未来五年钢铁产品及主要原燃材料价格走势
发布时间:2017-10-30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资产部

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以及钢铁产品表观消费量和结构的不断发展,供需关系日益成为决定价格变动的最核心因素。

一、我国钢铁产品消费趋势分析

(一)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周期”,钢材需求平稳

1、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据有关机构预测,国民经济在2010年增速换挡,2015年提出“经济L型”判断,预计2016年到2018年中国经济将波动触底。2017年初主流研究机构提出“新周期”发展模式,不仅是对今年经济形势看好,而且是对“十三五”经济发展形势战略性预测。2012年至2015年经济单边下滑,预计2016-2018年L型触底。对钢铁行业而言,新周期是产能周期,新在产能出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四轮产能周期:1980-1991年,1992-2000年,2001-2008年,2009-2016年。基本上每7-11年一轮,2017年处于第五轮产能周期的起点,2018年-2025年又将是一个新的周期。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1998年商品房改革放开了内需,中国产能投资在2003年至2007年爆发式增长。在2007年中期见顶后开始进入下滑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钢铁行业应该进行过剩产能出清,但是2009年为保经济增长,国家推出了四万亿刺激政策,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相关行业产能过剩进一步堆积,产能出清被推迟了。2004-2007年的建成产能,叠加2009年的新建产能,一直到2011年接近产能投放尾声,在2012年前后才步入漫长的产能出清。2012年以后由于产能过剩,经历了54个月的工业品通缩,较多中小企业暂时的退出,以备后期观望。到了2015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去产能是五大任务之首。习近平总书记讲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表达了供给侧改革的决心。2012年以来的市场出清,叠加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和环保督查,进一步使得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加快。预计2017年后国内这一轮钢铁产能出清周期基本接近尾声。

从全球形势看,在2014-2015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因为在2014年、2015年当时美联储退出QE、引导加息,美元大幅走强,中国需求下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一轮暴跌。产能周期的大底在2015年有所显见。2016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上涨,是库存周期和产能周期叠加的结果。

近年来,钢铁行业产能投资持续下降,不仅没有新的产能,而且很多的企业和产能逐步退出。随着产能出清进入尾声,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受益,头部效应非常明显。龙头企业通过规模效应、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节省成本,同时,加快设备更新、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环保标准。

经过近两年的产能出清,叠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上。新周期的核心是: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需求的复苏,是供给侧改革和市场自发出清的叠加。经过长达54个月的通缩和市场自发出清,叠加供给侧改革,产能出清周期已经接近尾声。供给出清和供给侧改革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利润在产业链上下游重新分配,挤压力中下游,提升了成本。新周期并不意味着改革任务完成,不需要再改革了。产能出清新周期仅就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而言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改革仍任重道远。

2、未来五年用钢行业的钢铁需求

新周期阶段,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稳健,防止再度通过刺激房地产稳增长;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和环保标准提高是新常态,钢铁行业不会再回到过去粗放式发展道路;新周期意味着未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式发展的大方向和道路;未来更多地要依靠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式推动供给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随着新动能、新业态、新区块建设的开展,钢铁需求有望保持平稳。

(1)建筑业

将以平稳发展为主导。房地产业受政策影响程度变化较大,钢材需求相对减弱。建筑结构调整加快,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将有较大发展。桥梁、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智能化、美观化。2020年至2025年钢材需求在3.2-2.7亿吨。

(2)机械制造业

我国将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升级。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提高机械产品在功能特性、质量安全性、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水平,大力推动产品质量整体迈向高端,同步对钢材的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而对数量需求将有所下降。2020年钢材需求1.14亿吨,2025年0.97亿吨。

(3)汽车行业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2025年或将达到峰值。技术方向以低碳、环保为主,主要以汽车轻量化为主导。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短期发展主导,同步对钢材需求变化不大。2020年钢材需求0.61亿吨,2025年0.66亿吨。

(4)家电行业

进入以更新消费为主的阶段,将维持低增长平稳运行态势。行业发展方向是发展节能环保健康智能化产品,向时尚化、高性能、高能效、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步对钢材需求无变化甚至有所减少。2020年钢材需求0.11亿吨,2025年0.10亿吨。

(5)造船行业

将以节能环保的新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为市场需求主体,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将保持旺盛需求,汽车运输船、豪华游轮、远洋渔船等需求增长将较为明显,但总体钢材需求不会有多大的变化。2020年钢材需求0.13亿吨,2025年0.14亿吨。

(6)石油石化行业

对钢材的要求较高,主要以特种钢为主,要求耐高(低)温、耐腐蚀、耐高压等。其用钢需求主要集中在油气开采和储运、专用设备制造两大领域。用钢发展主要是耐高温、高抗硫腐蚀、低温性能、钢管规格大型化、使用部位个性化、集合尺寸精确化、钢管管坯熔炼成分净化。另外,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工作的不断发展,对具有高韧性、高强度、抗疲劳、抗层状撕裂、良好的焊接性能以及耐海水腐蚀等特性的海洋平台用钢的需求量将维持在一定范围。2020年钢材需求0.13亿吨,2025年0.14亿吨。

(7)煤炭行业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和矿井安全防滑的增强,煤炭开采所需钢材向高强度方向发展,随着机械开采率的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设施的不断增加,煤炭机械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对钢材强度、耐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量基本保持平稳。2020年钢材需求0.34亿吨,2025年0.34亿吨。

(8)电力行业

电力行业用钢包括电力装备用钢和电力工程用钢两大类,而电力装备用钢按机组分为:火电机组、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风电机组和变电设备等用钢,需求量基本恒定。2020年钢材需求0.15亿吨,2025年0.16亿吨。

(二)钢铁消费进入峰值平台区,供需基本平衡

1、主要发达国家钢材消费变化趋势

(1)主要发达国家钢铁生产变化趋势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至今,繁荣与低潮并存。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到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先后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转型阶段,不同程度的产生了供大于求矛盾。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各国钢铁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人员冗余、企业亏损等问题突出,钢铁消费先后出现拐点并呈下降趋势。1970年英国钢产量率先达到峰值,随后1973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钢产量达到峰值。此后20多年间,世界钢产量保持在7-8亿吨的平台波动,直到90年代末,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2000年世界钢产量突破8亿吨。在2013年突破16亿吨后,中国钢产量也达到了峰值平台。

主要发达国家的钢产量在经历峰值平台区之后的一段减量之后,各国的粗钢表观消费量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新的大致平稳的消费阶段,2018年至2022年,全球粗钢产量仍将是平稳波动态势。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表明,化解过剩产能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历史任务。我国尚处于峰值平台区阶段,可持续相当长时期,个别年份的粗钢产量波动并不会改变峰值平台区后整体下行的大趋势。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不同,钢铁消费峰值期的时间跨度、人均粗钢消费量水平以及后平台期消费趋势的演化等呈现不同的特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钢铁需求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的关系,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均粗钢消费高速增长;当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8000美元时,人均粗钢消费强度达到峰值;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时,钢铁消费到达顶点并进入后平台期。


  数据来源:世界钢铁协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统计局

从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轨迹看,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先期工业化国家粗钢消费量峰值仅为400千克/人-500千克/人,后平台期粗钢消费量呈缓慢下降的态势,2015年人均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61.9千克、194.2千克、297.4千克;意大利、德国由于在后平台期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出口工业产品,粗钢消费量保持高水平,2015年人均消费量分别为400.5千克、483.8千克;日本、中国台湾等快速工业化地区,粗钢消费仅二三十年即达到顶点,分别约为700千克/人和1100千克/人,后平台期维持8年-10年的高位后缓慢下降,2015年人均消费量分别为497.3千克、750.6千克;韩国的粗钢消费在2008年到达顶点时,人均GDP已超过20000美元,2015年人均消费量仍维持在1113.6千克。

(2)主要发达国家粗钢消费强度变化特点

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后,其人均超过表观消费量将达到峰值。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先后在1970-1973年达到人均超过表观消费量峰值。在达到峰值点后,人均超过表观消费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两种典型走势,一种是在很长时间内呈现周期性大幅度波动下行,另一种是呈现相对平稳下降的趋势。从典型发达国家经验卡看,日本、德国属于前一种,而美国、法国、英国则属于后一种。

中国在2013年进入粗钢消费峰值平台区后,人均粗钢消费量达562Kg,已高于英国、法国、美国等国的峰值年的人均粗钢消费量,也高于当前美国的人均水平,与当前德国、日本等国基本相当。中国2013年单位GDP用钢强度为0.79吨/万元,已低于各国峰值年的单位GDP用钢强度。

2、我国钢铁产量变化趋势

2005年我国实现钢材进出口平衡后,国内钢材表观消费开始小于粗钢产量,进入净出口阶段。按统计,2014年国内粗钢产量达到8.22亿吨,同比增长1.1%,2015年粗钢产量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2.2%,2016年增长0.6%。总体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粗钢生产的峰值平台区。2013年国内第三产业开始超过第二产业,这也是各国钢铁工业大道峰值的一个普遍性规律。中国在2013年粗钢表观消费出现7.63亿吨的一个峰值。2013年人均粗钢消费量达到562Kg,超过了15个发达国家峰值时的平均值545kg。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不一样的是,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不会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在峰值年之后出现断崖式的需求衰减,而是会出现一个高位消费波动的峰值平台区。这个峰值平台区运行若干年后波动下行,直至达到后工业化阶段一个新的平台区。即2014年出现粗钢产量峰值、2015年粗钢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双双下降之后,2016年粗钢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又双双增长,峰值平台区的特征非常明显,这无疑对后期产能走势的预测难以确定。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将由工业主导型转向服务业主导型,由传统产业主导型转向创新主导型,由投资主导型转向消费主导型。钢铁需求将进入峰值平台区。从GDP构成和投资构成的变化的情况,我国钢材消费强度不断降低。2005年,万元GDP消耗钢材200多千克,2014年为110千克,平均每年降低12千克。根据“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我国GDP增速在6%-7%。即使按照2014年以前的递减速度,再把经济新常态下的GDP构成和投资构成两个因素考虑进去,“十三五”末,我国万元GDP耗钢量将降到20千克-30千克。同时,中国将化解过剩钢铁产能1亿吨-1.5亿吨。在需求放缓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双重影响下,中国钢铁产量将呈现下降的趋势。

从长远看,若以人均耗钢450-500Kg计算,中国粗钢消费在达到新的平衡期时,总量应该在6-7亿吨,加上国际贸易等因素,我国的粗钢产量大致维持在6.5-7.5亿吨,产能利用率考虑在80%左右,产能应在9-10亿吨。如此估量,在未来10年或20年的时间里,我国仍有2.0-2.5亿吨的产能需去除,我们仍将面临化解过剩产能的问题。因此,2018年至2022年总体是波动下行态势。

地条钢对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形势的影响。地条钢没有完全在国家统计局的粗钢产量内体现,但由于产能巨大,在估算表观消费量时不能忽略。虽然绝大多数地条钢企业的钢产量未纳入国家统计范围内,但相当多的钢材产量上报了国家统计。2010年以来,全国粗钢产量总计46.9亿吨,按综合成材率折算,钢材产量总计约为44.7亿吨,同期全国钢材统计产量合计63.1亿吨,多了18.4亿吨。统计多出来的这部分钢材,既有钢材深加工企业上报产量的重复统计,也有地条钢企业上报的钢材产量,而没报粗钢产量。

(1)重复材产量估算

企业上报统计的钢材中,存在重复统计的主要是各类板带材的深加工产品以及焊管,还有部分冷弯型钢、金属制品及其他钢材。由于热轧板带材产能95%在钢协会员企业,考虑到板带材后续加工约5-10%的损耗,因此粗略估算,全国不含重复材实际板带材产量可用会员企业统计的板带材产量替代。

(2)地条钢产量估算

扣除重复材后的全国实际钢材产量,仍大于国家统计粗钢产量折算的钢材产量,多出来的这部分钢材,基本上可以视为地条钢企业上报的钢材产量。估算近年来地条钢产量约为5855-9800万吨。2017年取缔地条钢共涉及730多家企业,熔化粗钢总能力估算约1.4-1.6亿吨。据此验证,地条钢材产量估算基本合理(其中部分具有电弧炉炼钢生产的合规钢材)。

(3)地条钢对钢材消费及品种结构计算影响

据估算,2010年以来,地条钢占实际钢材产量的比重在10%左右。由于地条钢的存在,对钢材产品结构及质量的影响很大,实际钢材产量中,长材占比应仍在60%左右(低质量水平状况下),钢材消费中,长材占比在50%以上,这与我国建筑行业仍为主要用钢行业基本一致。板带材生产和消费占比从未超过40%,与我国工业化进程基本相符。并不是现有统计钢材产量所反映的板带材生产消费占比均已超过长材,实际上长材生产消费占比仍高于板带材。

3、未来五年钢铁行业仍将呈现供给过剩状态

按照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工业化蓝皮书数据,“十一五”结束后,中国已经快速地走完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十二五”之后,中国已步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十三五”中国将完成工业化发展阶段。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是中国方兴未艾的城镇化进程,而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钢铁需求甚至强于工业化进程。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仅为53%左右,大体相当于美国19世纪初的程度,远远低于上世纪70年代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峰值水平。据联合国预测,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有望达到近55%,2050年将超过70%。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大开发、高速公路(铁路)网和机场以及城市建设将消耗大量钢材。仅以房地产为例,中国社科院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新增建筑面积300亿平方米以上,按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每平方米70kg计算,中国将在房地产领域直接“埋入”21亿吨钢材,平均每年消耗钢材2.1亿吨。目前我国正在建造人类历史上最为密集的电气化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支干线机场网络,也将“吃掉”大量钢材。在需求结构方面,国家提出今后五年要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快发展;要加快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包括电网、油气管网、油气储备、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发展水运和完善港口等。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不仅是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钢铁工业扩大市场的潜力所在,通过机电产品出口和承揽海外工程等间接出口钢材的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将会使建筑类钢材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伴随中国宏观经济未来相对稳定的发展,以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为背景,以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标志,预计中国钢铁消费有望保持平稳。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需求、有关产业结构变化及上述用钢峰值平台区特点、人均耗钢量趋势等因素,预计“十三五”后,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将步入峰值平台区,2020年国内粗钢消费需求预计为6.5-7.5亿吨,总体是回落的,粗钢产量7.5-8.5亿吨。随着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深入,钢铁产能绝对过剩矛盾将逐步缓解,但结构性、周期性过剩矛盾将不断出现。2025年国内粗钢生产消费需求将平稳下降,预计消费需求量6-6.5亿吨,对产品结构、质量要求将提到意识日程上来,产量保持在7-7.5亿吨波动,开始进入第二个峰值平台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消费升级、四化同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钢材需求空间,经济发展仍然需要钢材。但经济增长已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升并持续实现几年的高增长,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或U型反弹,而是将经历一个L型发展阶段,总需求波动下降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产能过剩已不可能通过历史上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来消化。

二、未来五年主要原燃材料供需形势

钢铁生产所需的原燃材料种类繁多,除铁矿、煤炭、废钢等主要原燃材料外,还有用于铁合金、石灰、耐火材料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矿产资源,但对钢铁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是铁矿石和煤炭。随着我国钢铁消费不断积累,废钢供应将大幅增加,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继国产矿进口矿之后的第三大主要原料。

  (一)铁矿石

  从全球经济来看,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洲经济不确定性较大,一些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由于结构性问题及商品价格下跌,钢铁需求亦出现下滑。例如,俄罗斯和巴西钢需求严重萎缩,中东、非洲和乌克兰地缘政治紧张与政治不稳定对用钢需求有较大的负面冲击。据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钢铁需求进入本轮周期的低谷。继2015年收缩3.0%之后,2016年,全球钢铁需求量继续下降0.8%,至14.88亿吨;2017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恢复0.4%的增长率,达到14.94亿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的钢铁需求预计将在2017年增长4.0%。发达经济体将维持中度复苏,钢铁需求预计将在2017年增长1.1%。2013年-2030年,全球粗钢消费平均增速将下降至1.35%。

参照有关统计数据,预计2020年前后,按照粗钢需求、生铁产量和电炉钢占比的预测结果计算,全球铁矿石需求(为方便计算,铁矿石折成62%铁精矿)将达到21.34亿吨。综合来看,全球钢铁需求虽然正在从低谷中复苏,但很难对铁矿石再度产生拉动需求。

近十年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一直不断增加,从2005年的2.75亿吨增加至2016年10.24亿吨,增长了3.7倍。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16年的87%。我国进口铁矿石占世界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05年的37%升至2016年的73%。2016年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和FMG四大矿山铁矿石产量占全世界贸易量的比重约为四分之三,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的80%左右来自四大矿山。“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将由工业主导型转向服务业主导型,由传统产业主导型转向创新主导型,由投资主导型转向消费主导型。钢铁需求将进入峰值弧顶区。根据“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我国GDP增速在6%-7%。即使按照2014年以前的递减速度,再把经济新常态下的GDP构成和投资构成两个因素考虑进去,“十三五”末,我国万元GDP耗钢量将降到20千克-30千克。同时,中国将化解过剩钢铁产能1亿吨-1.5亿吨。在需求放缓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双重影响下,中国钢铁产量将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也将下降。

短期来看,铁矿石的供需趋势取决于投资和产能扩张情况。据统计,2013年-2020年,全球还有可能新增近6.5亿吨供应量,而需求增量仅为1.5亿吨,铁矿石需求的放缓和供应的惯性扩张造成未来几年全球铁矿石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据摩根士丹利预计,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至少将持续至2020年。

  长期来看,铁矿石的供应趋势会随需求趋势进行变化和调整。随着需求增速放缓甚至下降,铁矿石供应也会下降,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长期保持,未来全球铁矿石供需将呈现由供过于求逐步转向供需平衡的趋势。预计到2022年前后,铁矿石的供应规模将逐步压缩,直至达到供需平衡,全球铁矿石市场逐渐步入供需平衡的通道。

(二)废钢

据有关统计数据,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短流程钢铁企业共116家,约占全国钢铁企业数量的20%,全国电弧炉炼钢产能约为1.11亿吨,占全国炼钢总产能的9.8%,远低于主要产钢国流程占总产能的比重。从废钢铁生产粗钢产量情况看,我国已是世界第一,但占粗钢总产量的比重是很低的,据世界钢协统计,2015年,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巴西等主要产钢大国的电弧炉产量占比分别为62.7%、29.6%、30.5%、22.9%、30.4%和20.2%,均远远高于中国。

由于取缔“地条钢”前,我国废钢铁供给明显偏离常规,钢铁企业缺乏充足的钢铁资源供给、废钢铁价格高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无法满足电弧炉生产用废钢铁的需求,大部分短流程企业电弧炉生产兑加铁水,且前几年铁水兑加量有上升的趋势,2014年最高达到每吨钢660Kg,电弧炉废钢比总体呈下降趋势。我国转炉废钢比与其他国家相比也存在差距,世界平均转炉用废钢比达30%,而我国转炉用废钢比仅不到10%,今年来还有下降的趋势,2015年仅每吨66Kg。2017年随着取缔“地条钢”深入,废钢铁资源量明显增加。

2001-2015年的15年间,由于钢产量的大幅增长,社会积蓄量增加了三倍多,到2016年我国社会钢铁积蓄量已达到90亿吨(按粗钢消费计算)。目前社会的废钢资源已超过1.61亿吨,为废钢的循环利用量的逐年增长提供了保障。按我国钢铁产品报废周期8-10年估算,“十三五”期间,报废车辆、机械设备,以及桥梁、房屋、军工设备、煤矿用钢等都将推动废钢铁供应量进一步上升。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钢铁消费量大、积蓄量高,废钢铁资源丰富,为电弧炉短流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高电价制约了先进电弧炉的发展,现有转炉炼钢增加废钢铁比是有潜力的,吨钢废钢铁单耗提高2-3倍是有可能的,未来部分中小高炉-转炉工艺被电弧炉取代也有可行性。同时,我国西南地区有相对廉价的水电,西北地区有优势的煤炭资源,如果这些地区继续搞长流程炼钢,毫无疑问是整个社会资源与能源的错配。利用政策支持和市场的力量,在市场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鼓励短流程产能替代长流程,将会是钢铁生产工艺结构调整趋势。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社会钢铁积蓄量将达到115亿吨,到2025年将达到140亿吨,预计五年后将逐步进入废钢铁高产期间,废钢铁资源量将加速增长,到2025年废钢铁资源总量将超过2.5亿吨,并将持续增长。

(三)煤炭

1、炼焦煤

全世界优质焦煤是稀缺资源,中国优质焦煤资源供给与钢铁生产发展需求相比并不宽裕,在价格波动加大的时候,优质焦煤资源供应紧张,进口炼焦煤增加。最多时2013年进口量达到7539万吨,2016年进口5923万吨,已成为影响钢铁生产运行的主要因素。未来随着环保要求提高以及炼铁高炉大型化、现代化对优质焦煤的需求将日益增长,而我们现在对优质焦煤国际资源的掌控几乎没有进展,仍旧停留在简单的国际贸易层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对优质焦煤资源的掌控的总体战略。

2、动力煤

动力煤是用于直接燃烧产生动力和热能的燃料煤。目前,全国动力煤各煤种查明资源储量合计达到8794.11亿吨,占全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的75.83%.分地区看,中国动力煤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从各省、市、自治区动力煤资源分布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储量最多,其次是陕西、新疆、山西、贵州。近年来,受电力行业和建材行业煤炭需求增加影响,中国动力煤产量持续增加,从2005年的17.7亿吨增长至2013年29.3亿吨,2014年以来,动力煤产量增速趋缓。我国动力煤的消费领域主要有电力、建材、钢铁、化工、出口以及其他行业。近年来,钢铁行业用煤量逐年上升。

根据对未来动力煤供给、需求和进出口形势的判断,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内动力煤市场整体供给充裕,国际动力煤海运市场也处于宽松的局面,2015-2022年,动力煤需求增速放缓至3%左右,而动力煤产能增长可能仍然会维持于5%-6%之间,这种供需之间的差异将会导致动力煤的供求持续处于宽松的局面。 

三、主要钢材及原燃材料价格走势预测

(一)钢材

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经历了长达四年半的持续下跌,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从2011年5月末的135.93点,降至2015年11月末的56.19点,累计下跌79.74点;从2015年12月末至2017年9月末呈波动上行走势,由56.19点升至116.55点,累计上升60.36点;2017年1-8月,钢材价格平均指数为102.83点,预计全年将达到106.99点。从大品种情况看,长材涨跌幅度高于板带材约5个百分点。


基于“十三五”期间国内钢铁消费峰值平台区供需基本平衡的特点,预计2017年成为新区间价格峰值,2018年在2017年基础上下降5%2019-2020年钢材价格将在2018年基础上合计下降5%左右;2021-2022年进一步合计回落5%左右。具体如下:


注:1、表列价格均为不含税价格,单位“元/吨”。

2、表列1-8月价格为钢协统计实际结算价格,9-12月按降5%测算全年; 

3、2021年在2020年基础上回落3%,2022年回落2%。

(二)原燃材料

我国钢铁企业90%以上是长流程冶炼,且行业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达到85%。2014年6月份以前,矿价涨跌幅度高于钢价;2014年7月至今,矿价与钢价涨跌趋于一致。


随着“地条钢”被全面清除,全国90%以上的合规产能仍是长流程生产粗钢,粗钢产能释放还会保持高水平,铁矿石需求保持增长,煤焦及废钢需求保持平稳。在2017年平均价格基础上,预计2018年-2020年保持平稳,2021-2022年小幅回落5%左右。具体如下:


注:1、表列价格均为不含税价格,单位“元/吨”。

2、除“国产铁精粉”按钢铁协会CIOPI国产精矿价格测算外,表列1-8月其他品种价格为钢铁协会统计企业结算价格。

3、2021年在2020年基础上回落3%,2022年回落2%。

(三)环保成本呈上升趋势

目前随着世界对大气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钢铁行业又是重灾区,加上钢铁行业欠账太多,近期将投入较大,使得钢铁行业环保成本将会较大,按照目前市场状况来看,不同企业大致占钢铁成本的10-15%之间,平均水平在200元/吨左右,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预测在350元/吨以上。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趋严、环保标准逐步提高,2018-2022年钢铁企业环保要求的提高,企业成本不但有所上升而且还面临着环保的大投资或关门的可能。




宁兴人

宁兴控股

  • 总机:86-574-87287288
  • 传真:86-574-87248846
  • 邮箱:info@ningshing.com
  • 地址:宁波市中山西路138号天宁大厦27楼
©宁波宁兴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274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358号